联系我们
电话:027-87877899(座机); 18008635227(网站维护); 15172539800(销售负责人)
发邮件给我们
info@whupenn.com
免疫缺陷鼠,顾名思义是指免疫系统存在缺陷的实验小鼠。这些缺陷可能来自先天遗传突变或后天人工干预,导致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失或功能不全,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们能够接受异种组织移植而不产生强烈排斥反应。
1980年代,科学家首次发现无胸腺裸鼠能承载人类肿瘤组织生长,开创了人源肿瘤异种移植研究的先河。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特别是CRISPR技术的应用,免疫缺陷鼠模型经历了三代进化:从最初的T细胞缺陷裸鼠,到T、B细胞联合缺陷的SCID小鼠,再到T、B、NK细胞三重缺陷的第三代重度免疫缺陷鼠。
第一代:T细胞缺陷为主。裸鼠(Nude Mice)是代表,因Foxn1基因突变导致先天无胸腺,缺乏成熟T细胞。它们价格较低廉,成瘤快,是肿瘤细胞系移植(CDX)的理想选择。但裸鼠的B细胞和NK细胞功能基本完整,限制了其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代:T、B细胞联合缺陷。SCID小鼠和NOD-SCID小鼠是典型代表。SCID小鼠因Prkdc基因突变导致T、B细胞发育停滞。NOD-SCID结合了非肥胖糖尿病小鼠的先天免疫缺陷特征,NK细胞活性降低,更适合人源细胞移植。
第三代:T、B、NK细胞三重缺陷。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在NOD-SCID背景上敲除IL2RG基因,这类模型实现了近乎完全的免疫缺陷。代表品系包括NSG、NCG和C-NKG。
近年来还出现了更专业的模型如BRGSF小鼠,它在Balb/c背景上构建,拥有完整的补体级联反应,特别适合研究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机制,这是NOD背景模型无法实现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