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服务 > 抗体定制 > 抗体定制

抗体制备介绍

抗体简介

抗体(antibody,Ab)是机体 B 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特异性球蛋白,故亦称为免疫球蛋白。

机体初次接触抗原后,激发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亲和力低、持续时间短;而当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机体后,则能产生高亲和力、高效价、持续时间长的抗体。由于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因此特异性抗体是免疫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不仅对于抗原的分析鉴定和定量检测极为重要,而且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

在免疫学检测中应用的主要抗体是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常用免疫动物的方法获得,而单克隆抗体则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

抗体制备流程

优质免疫血清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抗原的纯度和免疫原性,动物的应答能力以及免疫程序(如免疫途径、抗原剂量、注射次数、时间间隔、有无佐剂等因素)。因此制备高质量的抗体必须具备理想的免疫原、适宜的动物和切实可行的免疫方案。

(一)免疫动物的选择

免疫用的动物主要为哺乳动物和禽类,常选择家兔、绵羊、豚鼠及小鼠等。选择动物要依据抗体制备的条件而定。

1.抗原与动物的种系: 抗原的来源与免疫动物之间种系关系越远,其抗原免疫原性越强,越易产生免疫应答;反之,种系关系越近,则抗原免疫原性越弱。如用鸡球蛋白免疫亲缘关系较近的鸭或鹅,则免疫原性较差。

2.动物的个体状况: 动物的年龄与健康状况可影响产生抗体的效价,年龄太小者易产生免疫耐受,而年老体衰者免疫应答能力低下,不易产生高效价的抗体。所以用于制备抗血清的动物必须是适龄、健壮、体重合乎一定要求的健康动物。免疫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营养和卫生管理。

3.抗体的用量和要求 动物的选择常根据抗体的用途和量来决定。制备量大的抗体常选择羊、马等大动物;如所需抗体的量少,宜用小动物,如家兔、豚鼠等。对蛋白质抗原大部分动物均适合,常用家兔和山羊。制备供补体试验用的抗体可选择豚鼠。

(二)免疫方案

不同的抗原,其免疫原性的强弱不一,这取决于抗原的分子量、化学活性基团、立体结构、物理形状和弥散速度等。在免疫动物时应考虑免疫原的剂量、免疫途径、次数和免疫间隔时间等因素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1.免疫原的剂量: 抗原的免疫剂量依照给予抗原的种类、注射途径、免疫次数以及受体动物的种类、免疫周期及所要求的抗体特性等而不同。免疫原剂量过大或过小都易引起免疫耐受。在中间剂量范围内,免疫原剂量适当加大,时间间隔延长,可产生较高效价的抗体。一般而言,小鼠首次免疫剂量为每次 50~400μg,大鼠为每次 100μg~1mg,兔为每次 200μg~1mg。加强免疫剂量为首次剂量的 1/5~2/5。如要制备高度特异性的抗血清,可选用低剂量抗原短程免疫法;如欲获得高效价的抗血清,则宜采用大剂量抗原长程免疫法。

2.免疫途径、次数和间隔时间: 常根据抗原性质、免疫原性及动物的免疫反应性决定免疫途径、免疫次数和间隔时间等。抗原注射途径可根据不同抗原及实验要求,选用皮内、皮下、肌肉、腹腔、静脉或淋巴结等不同途径进行免疫。一般多采用动物的背部、足掌、淋巴结周围、耳后等处皮内或皮下多点注射。两次免疫注射的间隔时间应长短适宜,太短起不到再次反应的效果,太长则失去了前一次激发的敏感作用。一般第一次和第二次间隔 10~20d,3 次及以后间隔7~10d,加佐剂者应为 2 周左右。免疫的总次数一般为 5~8 次。

3.佐剂的应用: 佐剂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使无或弱免疫原性的物质变成有效免疫原。如用可溶性蛋白质抗原免疫家兔,在加用佐剂时一次注入剂量一般为 0.5mg/kg,如不加佐剂,则抗原剂量应加大 10~20 倍。动物实验中最常使用的佐剂为弗氏不完全佐剂(Freund incompleteadjuvant,FIA)和弗氏完全佐剂(Freund complete adjuvant,FCA),前者是将抗原和油剂(液状石蜡或花生油)混合,再加入乳化剂(羊毛脂或吐温 −80),使之成为油包水乳剂。在弗氏不完全佐剂中加入死的分枝杆菌即为弗氏完全佐剂。初次免疫时,最好用弗氏完全佐剂,以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再次免疫时,则采用弗氏不完全佐剂。对可溶性抗原常需加用佐剂,以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

(三)免疫血清效价的鉴定

测定免疫血清效价是及时掌握对免疫动物采血时机的重要步骤,又称试血。

1.颗粒性抗原相应抗体效价的测定 如细菌性抗原多用凝集反应测定,细胞性抗原可用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等方法测定相应的抗体。

2.可溶性抗原相应抗体效价的测定 多采用沉淀反应及简便快速的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更为灵敏的放射免疫测定法进行测定。

(四)采血及分离血清

无论是免疫的大动物还是小动物,采血方法均可分为一次放血法和多次放血法两种。

一次放血法,家兔等大动物可用颈动脉放血,豚鼠等小动物可通过心脏直接采血。多次少量放血法,大动物如家兔可通过耳静脉采血,小动物如豚鼠可经耳静脉采血,小鼠可经眶静脉或尾静脉采血。采血后分离血清,可将血液放置于 37℃下 30~60min 使之凝固,血凝块与采集器表面分开,置于 4℃下过夜,使血凝块收缩,离心,移出血清,置于 56℃下水浴 30min 灭活补体。

(五)免疫血清的纯化

更加精细的免疫试验需要从抗血清中提取免疫球蛋白,此过程称为抗血清的纯化。

纯化的步骤为:50% 饱和硫酸铵盐析出沉淀血清球蛋白,应用透析或分子筛法除盐。除盐后的球蛋白过阴离子交换柱(DEAE- 纤维素),根据不同类别免疫球蛋白的等电点,选用不同 pH 和离子强度的缓冲液分别洗脱之;高渗或风干法浓缩免疫球蛋白,若使用冷冻干燥器则可获得干燥制品。

(六)免疫血清性质的鉴定

获得的免疫血清需要进行特异性检测、亲和力测定和效价滴定。

针对颗粒性抗原的免疫血清效价,可通过凝集或溶细胞试验(如溶血素效价滴定)检测。

可溶性抗原相应抗体的效价和纯度多选用环状沉淀、琼脂扩散和免疫电泳的方法检测。

酶免疫测定、放射免疫分析及平衡透析等方法,可用于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测定。

(七)免疫血清的保存

1.冰冻保存:冰冻之前先用干冰急速冷冻,然后放 −70~−20℃冰冻。该法保存期较长,可达 2~3 年,在保存期间尽量避免反复冻融,否则可使抗体变性,效价降低甚至完全失效,宜分小包装,是较常用的保存免疫血清的方法。

2.冷冻干燥保存:此为较好的保存方法。将免疫血清干燥成粉分装于安瓿瓶中,急速低温冷冻干燥,火焰封口,置 −20℃可保存 4~5 年。

3.加入防腐剂保存 免疫血清中加入防腐剂后可放 4℃保存,在 1~2 年内使用。常用的防腐剂有叠氮钠、硫柳汞和石炭酸,其应用终浓度分别是 0.01%、0.01% 和 0.5%。但标记荧光的抗体不能用叠氮钠防腐,因其对荧光素有淬灭作用。

抗体制备服务

珞宾生物为您提供科研抗体、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开发和生物药物发现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具有从载体构建-免疫原制备-鼠/兔单克隆抗体制备-Knock out细胞系构建-抗体应用验证-抗体人源化-单克隆稳转细胞株构建-单克隆抗体大规模生产等一系列自有成熟技术平台,具备项目开发完整的研发能力和高效运转的生产能力。

技术服务意向单